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22 15:47:57
北極的噩耗
北極正在“死去”,人類將會嘗到自己曾經(jīng)種下的惡果,受影響的將會是所有人。不知道你在聽到這個消息后,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也許我們一般人難以感受到這種變化在某一瞬間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影響和感受。而且北極對于世界上的絕大部分人來講,都太過遙遠,但是那群科學家們卻是深有體會。
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極星號的“馬賽克”探險活動中,來自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們都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北極的變化。這一年中,極星號集結了20個國家和80多個機構進行這次人類史上最大的一次北極科考活動。
此次科考項目主要是為了了解北極中部的耦合氣候過程,以此將它們更準確地整合進區(qū)域和全球氣候模型中。正是這次活動也讓科學家們看到了人類活動對北極造成的破壞,宣布全球氣候的惡劣變化使得北極在不斷地“死去”。
為何北極會變成這樣?過去我們還會聽到一些來自北極的部分消息,比如臭氧層的修復,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的影響較小。如今怎么就奄奄一息了?這將是文章在接下來所要講述的內容,以及北極將會在未來發(fā)生哪種變化,人類需要做什么才能挽救這一切。
極星號的漂流之旅
馬賽克探險活動選擇的航線是19世紀佛里喬夫曾經(jīng)進行過的航線,科考隊認為他的航行路線可以借由海冰中的自然漂流力驅動。同時也是為了彌補當時由于科學技術低下,從北極中部帶回的數(shù)據(jù)并沒有多少。
極星號在北極漂流了389天后,終于返回了德國不來梅港,并且還帶回了全球變暖對北極地區(qū)變化影響的重要數(shù)據(jù)。從他們進行的各項實驗和數(shù)據(jù)分析中可以看到北極的狀況已經(jīng)變得非常艱難了。
其中有項實驗需要科考人員進行冰柱分析,通過特殊的鉆頭儀器對冰層進行冰柱采集。這些冰晶在大氣科學中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分析北極的環(huán)境,因為冰柱核心可能包含海水的咸度、上方空氣溫度,或者是居住在冰中微小咸水氣泡中的微生物信息。
不過這樣的科探活動一天大概需要30個樣本才能夠進行很好的分析,但是北極的冰層融化速度實在太快,以至于馬賽克實驗里的這類實驗進展相當緩慢,甚至無法進行。
因為要采集這樣的冰柱必要選擇一處多年存在的冰區(qū),而且冰層要厚實,具有一定研究內容,至少得是夏季結束前的冰層。但是北極的這種消融變化使得這類冰體穩(wěn)定變得越來越困難。
這種消融變化還體現(xiàn)在科考人員在航線上的選擇,極星號需要長時間的在北極進行科考活動,船上配備的燃料是有嚴格控制的,而且補充燃料幾乎要上好幾個月。
因此航線的選擇是浮冰路線,這也意味著浮冰很有可能會隨著北極地區(qū)的不斷深入開始出現(xiàn)結冰,航行路線因此也會受阻。不過這種事情并沒有持續(xù)多久,科研人員實際上并沒有經(jīng)歷太多被困在同一地區(qū)太久,相反這些浮冰大部分都自己飄走了,甚至來不及結冰。
極星號在夏季時的記錄更加讓人感到擔憂,根據(jù)馬賽克任務航行的信息記錄顯示,北極可能包含的冰量可能比過去任何時候記錄的冰量都要少。由于冰層消失和水溫之間的反饋連接變弱,融化區(qū)域會更難重新結冰,研究人員推測,到了21世紀中期,夏季中存在的冰量會變得更少。
北極地區(qū)的海冰減少會給人類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為什么科學家總是這樣憂慮?
北極狀態(tài)已經(jīng)到了末期
根據(jù)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顯示,截止2014年,北極的海冰范圍將會繼續(xù)減少,并且將是過去4000年以來最暖和的一個時期。
美國國家冰雪數(shù)據(jù)中心在2020年9月的報告中指出,2020年北極海冰的融化面積已經(jīng)達到了374平方公里,上一次有這樣可觀的記錄還是在1979年。
一般來講,北極的結冰期在秋季,但是輻射變化的失衡導致的極性放大效果讓北極地區(qū)吸收了更多的熱量,結冰期不結冰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這種不結冰的無冰現(xiàn)象還被稱作“藍海事件”,由于結冰期缺少結冰,海冰少于100萬平方公里,結冰條件變得更加苛刻,使得北極夏季進入了一種無冰的狀態(tài)。
少冰意味著什么?實際上冰層對于極地地區(qū)的平衡和全球大氣溫度的影響至關重要。當太陽的熱輻射照射至地球時,海洋的表面反射只有6%,而海冰的反射可以達到50%,最高甚至有70%。這樣可以極大地減緩太陽熱輻射對地球的直接影響。
另一方面,海冰融化后留出的深色開闊海域吸收了更多熱量,整體變化會使海面溫度變暖。同時也會增加壓力,降低風速,這種反饋效應在底層大氣中會更強。因為溫暖空氣出現(xiàn)膨脹的過程中會增加壓力水平,從而降低極地位勢的高度梯度。
對于北極地區(qū)來講,最重要的還有極地漩渦的破壞。極地漩渦是極地冷空氣和其他地區(qū)較暖空氣之間的邊界,極地漩渦帶來的能量形成一條快速流動的風帶。由于海冰融化的影響,這種極地漩渦有著被嚴重減弱的風險。
2021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平流層極地漩渦中斷與亞洲和北美部分地區(qū)的極端寒冷冬季天氣有關,其中最明顯的是2021年2月的那場北美寒潮。
最后,從宏觀角度來看,地球升溫帶來的海冰融化加速,冰蓋面積的縮減又加劇了這種變暖過程。由于太多太陽的熱量被海水吸收,而不是被反射,這兩者之間可以說是互相造就。
北極地區(qū)的變化也在影響著當?shù)氐纳鷳B(tài)體系,有證據(jù)表明海冰的融化變少已經(jīng)對極地野生動物造成了影響。很明顯,這種生態(tài)位影響最大的是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北極熊生活的地區(qū)需要厚實的冰層,但變薄的冰層無法再承受北極熊的活動,這也使得它們經(jīng)常下海游泳。
北極熊的覓食活動變得愈加頻繁,棲息地減少讓它們在食物較少的時候仍在不斷遷徙,這些體型巨大的動物如今也有不少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甚至有的會進入人類駐扎地尋找食物。
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北極地區(qū)的消融帶來的溫度升高還會影響到周圍地區(qū)。西伯利亞、阿拉斯加的凍土如今也在大片的消融,這些永凍土通常含有豐富的有機物,碳含量在150億噸左右。這些永久凍土層在2100年前很有可能將會徹底消失。
根據(jù)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研發(fā)的一個氣象模型顯示,在這個模型中,北極地區(qū)在夏季時完全沒有新的海冰,這種沒有夏季海冰的冷卻效應的數(shù)據(jù)顯示和北極在末次間冰期期間的真實溫度一模一樣。
該模型預測了北極的海冰將會在2035年前完全消失,這個結果比一般預測還要早,但整體來看,北極的變化趨勢確實還在朝著這個方向進展。
如今人類對極地的破壞實在太過于嚴重,即便我們馬上采取行動也可能無法逆轉這種變化,但這并不是我們要放棄的理由。為了地球的未來,我們每個人在當下仍可以做出貢獻。
低碳這一詞在過去兩年變得越來越頻繁,我們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去進行這樣的一個選擇。如果我們不能在當下做出正確的選擇,那么我們的后代在未來將會面臨一個千瘡百孔的地球,這并不是人們想要看到的。
人類已經(jīng)走了如此長遠的距離,比任何一個物種都要成功,如今我們正面對著文明發(fā)展迄今為止最大的困難,請不要放棄,未來仍然可期。
標簽:
信用卡金卡和普卡區(qū)別有哪些?有什么辦理條件
銀行信用卡的等級大致分為三種,金卡、普卡和白金卡。每種卡片對于持卡人的資質要求都是...
藥監(jiān)局發(fā)布消費提示:化妝品小樣需在標簽處呈現(xiàn)
廣東省藥監(jiān)局官方微信日前發(fā)布消費提示類文章稱:近日,有關化妝品小樣的報道引起熱議。...
眼鏡成多家奢侈品巨頭布局賽道 眼鏡行業(yè)受捧
繼皮具、配飾之外,眼鏡正在成為多家奢侈品巨頭爭相布局的賽道。而這個背后,正是年輕一...
功效護膚賽道兩極分化 企業(yè)紛紛加碼研發(fā)
國內功效護膚賽道呈現(xiàn)兩極分化:一邊是功效護膚巨頭手握營收高速增長的光鮮業(yè)績,一邊則...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